Tuesday, October 13, 2009

Taking Woodstock

李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斷背山,這次來台灣,他卻沒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胡士托,其實,他應該要這樣說才對。

電影Taking woodstock在講1969年,Elliot原本在紐約工作,因為父母的要求回到家鄉,重整那岌岌可危的家族事業:一個瀕臨倒閉的汽車旅館,正當Elliot還在想要如何挽救這間旅館時,他得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,那就是隔壁城鎮推掉了”胡士托音樂祭”的舉辦權,於是他毫不猶豫馬上打給音樂祭舉辦人,邀請他們來白湖鎮舉辦萬眾矚目的”胡士托音樂祭”,希望音樂祭的人潮可以為乏人問津的旅館帶來生意。也就因為這樣的陰錯陽差,讓這場搖滾盛事在白湖區成功舉行了,而音樂會的主題:反戰與自由,也潛移默化地滲入每個人心中,掙脫舊有的包袱,追求期待的夢想,就這樣的精神,感動著觀眾。

李安不愧是李安,不管是什麼樣的題材到他手裡,總是可以把故事拍的很好看,這樣一個距離現在40年的音樂會,當時的背景,當時的精神,當時的所有,儘管一概不知,也很快地可以從電影的播放中,略之一二。微觀看每個角色間的互動,都因為受了音樂會的精神而有所變化,主角和自己,主角和家庭,主角和邂逅對象,主角和觀眾,主角父母和觀眾,等等,從每個環節去看,都可以依稀感受到自由似乎就藏在空氣中,無所謂解放不解放的問題。

電影不得不大推主角第一次嘗試迷幻藥的經驗,一個迷幻的世界,導演要怎樣呈現,都在考驗著功力。而李安用的方法真的很妙,透過圖像和色彩的變化,讓外面的人感受那樣的世界,門外人看的很容易懂,門內人看了,更是感同身受。和平,快樂,就是最高境界,不僅是用藥人的目的,也是音樂會所想要傳達的意念吧!

每個人心中都有胡士托,儘管李安沒有這樣說,因為這是再自然不過的精神吧!

4 comments:

Lenny said...

老實說.李安沒有把喀藥那幾幕弄到位..同志情也還好..雖然他有點想像斷背山那樣.淡淡地描述很深的情感.卻沒有太多感覺...
完全是靠那個draq queen大媽.才反而讓整個電影活起來..主角呼了大麻演講那場..只看到胡說八道.沒有呼飯後那種會講出那種.自high過頭,只有自己懂的廢話(像猜火車裡面那個屎蛋.high完跑去面試.就很經典)
總之.看完沒有太熱血.雖然有很多小巧思的對話..可以看.但沒有太非看不可

cheers

Lenny said...

而且..李安又把他之前失敗的綠巨人浩克裡用的"分鏡"效果拿出來..看到的時候只有.."again"..又來了!?
而且你不覺得李安的作品就是不斷在描寫很壓抑的同志..跟本是在描寫他自己吧..喜宴啊..斷背山啊..一直背著家庭壓力的同志..
以為這部woodstock會讓人有種很開心.振奮人心的感覺.卻很難感受到..

哈..莫名就講一堆有的沒的

cheer again

Max said...

1969的同志本來就不太會有多解放的事情啊。那個大媽在當時沒有被打死我覺得才奇怪。

老實說,我真的很喜歡喀藥那幕耶,很傳神,很內斂,很迷幻。 壓抑一向是李安的風格啊,就連色戒那樣裸露,都還是看到那壓抑的殘留,我倒不絕不好。

或許李安就是這樣被壓抑的長大,我們也不要太給他壓力,不然逼一個中年難子出櫃,那是何等的悲劇啊?

Lenny said...

可能李導演之前有說過.這是一部很開心的電影.我就會期待整個電影的步調跟音樂..卻發現每次在期待好像下一幕就是要高潮的時候..卻什麼都沒發生.比如音樂會的那主角.應該要在音樂會中.來個大手腳的演出.帶出高潮...卻連個音樂會的鏡頭都沒有..只有一堆人群跟滿地垃圾...
可能比較hi的.只有主角他媽吃了space cake之後,整個在雨中大解放..或者他爸不知道有沒有偷喀藥.整個精神奕奕指揮交通三天而不覺累..總之.可以感覺到旁邊配角好像都比主角出色許多

hav fun in 台南

cheers